来源: 时间:2025-05-09 作者: 李娜;初审:李娜;复审:段平肖;终审:牛诗琳; 点击: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院两位优秀校友曹彦生、杨兴隆获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在会场接受表彰。
曹彦生,学院数控28班学生,在校期间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和老师的悉心指导掌握了独立操作设备编程加工的能力,后参加全国数控大赛进入全国前十,2005年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八三厂,现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院二八三厂精密制造车间主任。他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传奇人物,24岁就成为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5岁获评全国技术能手,26岁成为北京市金牌教练,36岁获评“航空航天月桂奖·大国工匠奖”。
曹彦生自2005年进厂,从普通车床到数控车床,再到智能制造单元,他在生产线上成长起来,荣获过多项技术成就,也带出了许多徒弟。曹彦生练就的拿手好戏是精雕细琢空气舵。空气舵号称导弹的翅膀,由于面积大、结构复杂、厚度薄,控制形变和对称度难度极大,许多师傅都因超差而加工失败。他主动请缨,从分析超差产生的原因、材料的特点等方面入手,用数控机床精雕细琢,最终加工出来的舵面对称度达到0.02毫米的超高精度。曹彦生还发明了“高效圆弧面加工法”等绝技,让铝合金浮在水面、让鲁班锁天衣无缝等加工精度更是不在话下。对此,他的徒弟常晓飞曾举例说:“随机给他一颗花生,从观察、建模、编程、仿真到最终加工成型,两个小时就能搞定。”
杨兴隆,1996年从学院毕业,现任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人,中国兵器首席技师。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劳动模范”、“中国兵器杰出工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三晋工匠”、“山西省享受政府津贴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二十多年来,杨兴隆在承担国家重点武器装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中,多次临危受命攻克制约工程研制的技术难关。
在中国兵器集团淮海工业集团,一谈到杨兴隆,无人不竖大拇指:“技术过硬,没有他干不出来的零件。”作为一名数控铣工,杨兴隆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科研试制生产一线,潜心钻研数控制造技术,不仅操机干活漂亮,还能开发系列自动编程的辅助软件,攻克许多复杂数控设备无法自动编程的难题,是难能可贵的新型高技能复合人才。1996年杨兴隆初入职时,数控机床还没有普及,集团仅有几台设备,他靠在学校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一点点地摸索实践,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瓶颈期后,杨兴隆因业务能力突出成为年轻技能人员追逐的“偶像”。他注重创新创效,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设备潜能。有一次,企业一项重点科研项目因为设备能力不足卡了壳,他主动请缨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了机床多种功能的开发,保证了零件的完美加工。多年来,杨兴隆不断攻克制约工程研制的技术难关,创新工艺100余项,节约加工时长8600余小时。他发明的“砂型真充夹具”“空心刀具”“穿插电击”“减震螺栓”等多种特色辅助工具和工装,大大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能改变人生,奋斗创造未来。截至目前,学院的毕业生中已经有34人成长为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大国重器”的车间、“超级工程”的现场、科技创新的前沿,一批批优秀的技能人才从山西机电的沃土上成长,成为新时代技能报国的榜样。他们以卓越业绩和无私奉献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精神标杆。新征程上,学院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子自觉把个人成长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持续贡献山西机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