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05-14 作者: 李娜;初审:李娜;复审:牛诗琳;终审:秦宇伟; 点击:
为激励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踔厉奋发,勇争上游,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职教周活动期间,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邀请职教名师、优秀毕业生、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结合个人事迹、经验感悟,开展“职教先锋说”系列活动,参与首期宣讲活动的老师是学院教师郭海青。
他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山西省职教名师,他作为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醉心职教,严谨治学,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6项,指导选手国赛获得冠军、季军各1次,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5次,优秀教练1次。所带学生中涌现全国技术能手1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全国最美职工1人,中国大能手1人,大国工匠1人,他是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郭海青。
走进山西机电,提到郭海青,学生觉得他是“追求极致的夜猫子”,同事评价他是“旋转不停的捻钻子”。2005年,郭海青从山西柴油机厂调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一名产业工人转变成了一名教师。为了完成由产业工人向职业院校教师的转变,他一有时间就扎根学院实训室,不断探索研究操作各种数控设备和数控系统,琢磨各种非常规功能指令,探究数控设备使用的技巧秘诀。大部分学生面对数控车床对刀时机床一转就心生胆怯,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打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把对刀原理采用图示的方法粘贴在设备旁边的工艺看板上,还在看板上写上他总结的顺口溜“对z柱面外端面上,对X柱面上端面外,先Z后X效率高,启动主轴前想一想”。让学生克服了对刀的恐惧,竞相向老师展现自己对刀的速度、效果。
他精专业,钻技能,在备战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与升级改造”赛项过程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对学生进行模块式训练、模块式考核,夯实选手基本功;自制比赛设备模块,实行归零操作,大强度考核,最大限度模拟赛场实战,锤炼选手的综合应变能力,最终在国赛赛场上一鸣惊人,代表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夺得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同时也是在装备制造领域技能竞赛中山西省首个一等奖。在此后的2018、2019、2020、2021、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他指导学生参赛连续斩获全国一等奖,奠定山西机电职业学院在该项目上的种子选手地位。
为契合当前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和行业用人需求,他与时俱进制定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融合引导启发式、项目式、反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改。他积极将技能竞赛的资源引入课堂,带领工作室成员及同学们参与智能单元的集成,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料仓、主控单元有机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生产。
他强实践,重创新,教学之余,深入到企业一线,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技术革新。朔州繁盛晟煤机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机器在工作中出现故障、影响生产时,以郭海青为首的技术攻关组积极展开故障诊断,经过不断实验,研发成功了第一代数控熔化极气体保护堆焊机,填补了山西省在该领域的空白,经专家认证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提高焊接效率,郭海青团队相继开发了长枪、双枪、四枪系列;为增强机床的通用性实现机床一机多能,郭海青团队开发了割焊一体机、双丝焊系列,并投放市场,产生了良好效益。
郭海青说:“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可以说职业教育为开辟了多元成长通道,截至目前,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已经超30余位,很多学生就职于航天航空企业,中物院等科研院所,作为职教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