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05-11 作者: 李娜;初审:李娜;复审:牛诗琳;终审:秦宇伟; 点击:
我是张琳琳,2023年、2024年,我连续两年有幸荣获山西省职教名师的荣誉。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中,我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荣获了数控多加工赛项的金牌。
2018年,我入职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数控工程系一名教师。我学的是机械专业,面对数控加工领域可以说很多知识盲区,起初我是无措的。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走进数控工程系办公室,当时还是数控工程系主任的李粉霞老师递给我两本校本教材《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和《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让我认真学习,同时鼓励我积极参加培训,参加技能比赛。她亲切地给我打气:“哪有人一上来就会呀,都是慢慢学慢慢进步的,只要自己下功夫,不断钻研,敢拼敢闯,总有一天你不会的东西都会熟练起来的。”走出她办公室的门,我暗暗下定决心:“不要怕苦,更不要怕累,一年内一定要把基础技能和知识全部拿下。”
现在回想起来,2018年到2019年那一年多的时间里,简单枯燥的生活,求知若渴的心情还有忙碌的停不下来的脚步都是值得纪念的成长。正是那些在实训室度过的夜晚,伴随机床轰鸣声研读教材的专著,还有参加的各类培训,使我完成了蜕变。2020年,我第一次参加技能比赛,像是一只涉世未深的小鹿闯进广袤的森林,当时内心激动又紧张,那次比赛我获得了一个优秀奖,虽有遗憾,但也激发了我的强大斗志,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资料、研究机器、琢磨原理、指导学生。2023年,在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始前,我与参赛学生早早便开始备赛,我们经常一起训练到凌晨两三点,一遍遍练习,一次次尝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2023年斩获了数控多轴加工技术师生同赛赛项的国赛三等奖和省赛一等奖。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了重大改革,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打破了传统竞赛框架。面对“自主决定参赛内容、自主选择参赛设备、自主决定比赛时间”的赛制变更,我和李俊川老师带领4名学生开启了创新突围之路。我们反复研读评分标准,设计项目任务组成,挖掘项目创新点、技能点,根据学生特点分配任务。在每日长达14个小时的训练中,我们反复打磨,反复训练,最终共同攻克了加工工件时出现的过切现象和扎刀现象。当学生的各自任务能够熟练完成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实战演练。每一次模拟演练,我和李老师便“化身”评委,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指出学生在汇报PPT时讲解不到位的地方。勤奋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最终团队在众多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了这个赛项的金奖。
2024年于我而言很特别,这一年不仅我荣获了许多肯定认可,我所在的数控工程系也荣获了全国教育先进集体的荣誉。我们数控工程系一直有“社团传、导师帮、师傅带、大赛练”的传、帮、带、练四级培优传统,这么多年,数控工程系“实、拼、钻、创”的四股劲儿也一直激励着我和每一位机电同仁。我现在经常会回想起李粉霞老师给我教材的情景,她说:“不断钻研,敢拼敢闯,总有一天你不会的东西都会熟练起来的。”这几年,我用勤奋克服了最开始的本领恐慌,坚持锻炼技能,也能笑着再给新入职的教师分享经验和加油打气,我觉得可能这就是坚持和传承的意义。因此,我特别想对每一位新入职的职教同仁说:“最开始我们可能都会面对无措恐慌或者紧张焦虑,但不要怕,只要心中有方向,不要停下探索和努力的脚步,勇往直前,敢拼敢闯,职业教育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和成长。”
最后,我想说: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见证了许多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走向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我愈加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深刻含义。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和实训的过程中,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通过职业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倍感欣慰。走入职教门,一生职教人,在未来的工作和教学中,我将践行作为职教人的育人使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技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职教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