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5-05-14 作者: 点击:
一、实施背景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教育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改革措施与实施
(一)德育为先,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1.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思政课全面试行“十个一”教学方式,即:一个专题,一个主题,一些知识点,一个故事,一段视频,一种启迪,一点感悟,一种能力,一项习得(学习成果),一套资源,打造职业院校学生特色思政示范课堂,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实施“四优六划一主线”课程思政改革,形成“系部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2.构建“1234”校园文化建设格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构建“1234”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建设“三园两中心”,开设“工匠讲堂”专题讲座、不断增强学生价值认同、使命认同、情感认同,形成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特色型人文环境。
3.搭建“1+N+N”双创平台,打造“四阶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搭建“1+N+N”双创实践教育平台,构建“课程、实践、培训、孵化”四阶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课程引导、实践训练、培训赋能、孵化验证”双创实践模式。通过创新创业平台课程普及创新理念,通过打造“一系一品”专业社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大师引领、项目驱动、以师带生模式孵化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体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4.开展“四个一计划”艺体教学改革
开展体美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做优项目制、试点俱乐部制等形式,开展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完成每天锻炼一小时、达标一次国家体质测试任务、参加一项体艺拓展活动的“四个一计划”改革,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5.建构劳动教育体系,搭建劳动育人积分平台
以项目化劳动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以“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为抓手,构建“三三二”课程体系,构建“劳动育人积分平台”,规范劳动教育评价,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劳动积分档案,并作为考核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让学生在劳动中德智体美全面提升。
(二)岗课赛证,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课程思政+项目化+信息化”三融合教学改革,形成“五平台四模块三融合一核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推行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开展理实一体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新生态。
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和教材三级建设机制;校企“双元”组建开发团队,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艺流程等引入课程和教材;开发大量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打造线上资源与线下教材相配合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三)卓越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四种文化铸匠魂、四种平台守匠心、四阶递进精匠技、四种成长身份践匠行的4“匠”培养路径,形成了“一系一品”7个卓越培养计划品牌。
对于所有学生,构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四递进课程体系、“认知、专项、综合、顶岗”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社赛-校赛-省赛-国赛”的四级竞赛体系;对于拔尖学生,实施“社团传、导师帮、师傅带、大赛练”四级卓越培养体系;对于学徒制班学生,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学生、员工双身份,教师、技能大师双教学,校内、校外双基地,毕业证、技能证双认证”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
三、成效与影响
(一)育人品牌成果显著:入选山西省劳动教育改革试点院校、首批省级劳动教育基地,16个项目获省级特色文化品牌认证,“太行红色民歌”成为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二)人才培养质量跃升:学生获“全国技术能手”34人,被央视《大国工匠》等栏目报道;毕业生成为航天央企及太重集团等龙头企业骨干。学院入选《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卓越榜单,学生发展指数居全国百强,山西唯一。
(三)教学改革硕果累累: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17项;开发教材40部,其中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5部;省级“职教金课”31门。